在 20 世紀 80 年代,General Motors 公司面臨著來自日本汽車製造商的激烈競爭。相較之下,日本汽車製造商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生產出燃油效率更高、缺陷更少的汽車。為了應對這一局面,GM 與 Toyota 合作開辦了一家合資製造工廠,將日本式的管理技術與美國的勞動力相結合。儘管管理層試圖解決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的多個問題,但其中有一個問題他們認為是能快速見效的,那就是讓工人準時上班。
在合作之前,GM 就存在著嚴重的曠工問題。而在 Toyota,生產線上的每一位工人都發揮著關鍵作用,工作時間精確到秒。如果一名工人遲到,就會影響整條生產線的正常運轉。 因此,在這家合資企業中,管理層認為有一個簡單易行的解決方案——每位工人必須按時打卡上班,否則就會扣工資。
然而,這一改變遠非易事。那些已經習慣了鬆散的上班時間且沒有任何強制執行或後果的工人,被要求一夜之間改變自己的行為。管理層未能理解的是,長期曠工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且錯綜複雜的,包括對管理層的深度不信任,以及同事迫使其不遵守規定等等。對 GM 而言,原本只是一項政策改變,如今卻演變成了一場改變整個組織文化的艱巨任務。
各類組織都能從 GM/Toyota 的合作經歷中汲取諸多教訓。那些希望改善或改變自身業務某些方面的組織,不僅要對人員、流程和技術進行評估,還需要密切關注其核心價值觀以及驅動員工行為的文化。本文的目的是探討領導力在建立和最終轉變組織文化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可以從中汲取哪些教訓,來幫助組織進行變革,從而增強網路韌性。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研究了領導力對組織動態的影響,範圍涵蓋從傳統的石油和天然氣巨頭到快速發展的科技初創企業。這些見解通常有益於瞭解領導力對業務成果或員工敬業度的影響。